瑞典團隊發(fā)現DNA甲基化標志物,可提前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-肽度TIMEDOO

2型糖尿病患者發(fā)生心臟病、腦卒中、心絞痛等冠心病的風險,是健康人群的最高4倍。如何提前識別哪些患者更容易出現嚴重心血管并發(fā)癥,一直是醫(yī)學界關注的重點。

瑞典隆德大學(Lund University)牽頭的研究團隊,近日在 Cell Reports Medicine 發(fā)表研究成果:通過分析血液中DNA甲基化的變化,他們開發(fā)出一套評分系統(tǒng),有望提前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。

研究對象來自瑞典斯科訥地區(qū)的糖尿病隊列研究 ANDIS(All New Diabetics in Sk?ne)。共有752名在研究啟動時剛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參與,其中無人既往患有重大心血管疾病。研究團隊隨訪了他們超過7年,在此期間,有102人發(fā)生了嚴重心血管并發(fā)癥。

DNA甲基化是一種影響基因開啟或關閉的化學修飾,當其調控異常時,可能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(fā)生。研究人員在血液中發(fā)現了400多個甲基化異常位點,并從中篩選出87個位點,建立了風險預測評分。

結果顯示,該評分模型在排除無風險人群方面的準確率高達 96%,也就是說,如果模型預測“無風險”,大概率是真的沒有風險。不過,由于本研究的隨訪時間相對較短,研究人員認為,延長隨訪時間有望提升模型對“高風險”人群的預測準確度。

研究團隊指出,一旦發(fā)現患者有較高心血管風險,就可以更早介入干預——包括飲食、運動、體重管理,以及更嚴格的血糖控制和心血管保護治療。

目前臨床評估心血管風險主要依賴年齡、性別、血壓、吸煙史、血脂、糖化血紅蛋白及腎功能等指標,但這種方法預測能力有限。研究負責人、隆德大學糖尿病研究教授 Charlotte Ling 表示:“如果在評估中加入DNA甲基化檢測,就能更精準地預測未來風險。我們的目標是開發(fā)一種臨床可用的檢測套裝,讓醫(yī)生通過一管血樣,就能利用評分系統(tǒng)判斷誰最需要額外的預防和治療。”

參考文獻:Epigenetic biomarkers predict macrovascular events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,?Cell Reports Medicine?(2025).?DOI: 10.1016/j.xcrm.2025.102290.?www.cell.com/cell-reports-medi … 2666-3791(25)00363-5

編輯:周敏

排版:李麗